微信扫一扫
马道镇二郎庙村贫困户李素英一家人,最近总是乐呵的合不拢嘴。“田里的泥鳅长得又肥又大,9月份大规模出售后,我家能分不少钱”李章兴一边忙着帮李素英打捞准备出售的泥鳅,一边高兴的说:靠泥鳅脱贫致富,准没错!
(李章兴介绍泥鳅生长状况)
李素英一家两口人,因缺资金和技术致贫。但自从村扶贫社发展起泥鳅养殖产业后,李素英找到了靠勤劳脱贫致富的喜悦:村里泥鳅养的好,慕名而来购买和游玩的人不少,我每天除了照看泥鳅外,还可以给游客讲解呢!
(田边割草的李素英)
老李细细的给自己算了一笔账:自己入股2000元,帮扶单位配股1000元,共计3000元股金。9月泥鳅上市和有机水稻销售,可分红2000元;加上5个月泥鳅饲养员工资7500元和2000元的绩效。差不多半年时间,就有11500元收入。再加上其它产业收入,脱贫没问题。
(打捞泥鳅)
在留坝,像李素英一样,靠泥鳅脱贫致富,找到自尊自信的贫困户不在少数。“我们泥鳅以订单+体验零售的模式销售,现在15元一斤零售,9月就依托订单走批发,不愁卖。”二郎庙村村支书秦春雨说:村里流转了10亩地,总计投放泥鳅18万尾, 预计产量9000斤,按照每斤10元的保守价格估计,预计产值9万余元,再加上近3000斤的有机水稻,预计总收益达12万余元。”
(将打捞上来的泥鳅送往购买点)
(销售泥鳅)
扶贫社牵头发展产业,村民享受土地挣租金、务工挣劳务、持股分红利三重收益,留坝县走出了一条以村扶贫社为主心骨,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。近年来,县上围绕“四养一林”产业方向,大力推行稻田生态养殖模式,利用稻田的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,在水田地里既种有机水稻又养泥鳅,实现稻鳅双丰收。水稻能在夏天为泥鳅遮阴,稻田的微生物可供泥鳅食用,泥鳅能为稻田松泥,粪便能为稻田增加有机肥,优势互补。稻鳅共生模式,既能提高农产品单位面枳的产量和产值,又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。
(养殖地)
截止目前,留坝共计养殖泥鳅314.7万尾,预计产量12万斤,将陆续上市。带动120户贫困户入股,预计产值150余万元,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近5000元。
自定义html广告位